文/渔小沐
01
漫画家朱德庸曾说“碰到人生岔路的时候,我永远都知道该选哪一条,但我永远都选择了另外一条,因为我知道正确的那条路对我来说太痛苦了。”
我深刻感受到时间越久,越听心的欲望那么强烈,越渴望给自己留一个精神世界,那里有我,也有一个极富意义的灵魂,我们相知相惜,我们形影不离。
很多时候,人一旦面对越来越多的抉择,从宽泛角度来说,最好的答案往往都是别人所看到的、所想到的。可一旦听心,犹豫的分量越来越大,迟迟不知作何选择,违心还是不违心,纠结的永远都是自己。
可一旦下定决心,便只顾风雨兼程。
看过一篇文章,是一个高考生写的亲身体会,他说,“总有一天你回想起那些当初泪流满面的日子,却也是如今热泪盈眶的回忆,就算不会声泪俱下,也一定会感谢当初那个就算涕泪横流也要狂奔到底的自己。”
这令我想到了自己,曾经的曾经,我总以为只有我一人承担所有的伤痛。
是书拯救了我,原来,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,和我一样排斥伤痛、接受伤痛、释怀伤痛的人不计其数。
我们即使不披甲胄,手无长枪,也要只身横在自信逃脱的路上,因为那都是自信啊,所以就算腐皮蚀骨,也不要后退。
02
很累的时候,我会丢下手机睡一会觉,时间定在半个小时。一直想着睡醒以后要忙些什么事情,要整理哪些东西,一味的逼着自己认真睡一会积蓄能量。
可事实却是这样:没有闹钟的提醒,竟也毫无征兆的准时醒来,晕头转向、神志不清的我一瞬间有种跌倒深渊的绝望,所有不好情绪此时全部涌上心头,就好似被世界抛弃了一般,也像生无可恋般一样的绝望。
但大脑是清醒的,接下来要做什么事情、要整理什么东西,都在醒来时清晰的印在脑海里,也拖着疲惫的身体着手准备。
那将近五分钟的时间,那一路上,忽然有种昏厥的冲动,也像所有的自尊和骄傲被丢到地上一般,完全没有重心的漂浮在这个黑白格局的空间。
五分钟过后,瞬间缕清了思路,人也越发的精神了。
就像纪伯伦所说,“除了通过黑暗的路,人们不能到达黎明。”
03
最近一直在看有关高考的一些励志文章,我忽然极为羡慕又崇拜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孩子,他们的高考究竟经历了什么,才让一个人的心慢慢的如此强大。
那些在深夜里红过眼眶,那些独自忍耐过的悲伤,就像是落入深海里的一场大雪,只能从海面的波动来窥得一丝端倪。
道理都懂,可并不是谁就真的坚持去做了。
就像一位高考生所说,“十八岁以前我不相信奇迹,十八岁以后我只相信自己。”
这些小孩子都懂得的道理,却也真的付诸行动于此,竟也如此倔强与坚强。
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,“信念是一只鸟儿,在黑暗的尽头,它看到了希望的曙光,并唱出了歌。我带着自己最纯粹的梦想,一直前行在朝圣的路上,幸运的是,我看到了前方的光芒... ...”
行至盛夏,花木扶疏,却仍记得年少春衫薄的微寒景况。
听心,就是答案
04
当谈及工作的时候,朋友跟我说过这么一句话,“在上海这个地方,人权是多么重要,很多人都渴望维护自己的人权不去做无所谓的加班。”
曾经我不太理解也不太赞同,如今竟也感同身受的去赞同。
人的行动是为思想而生的,如果一个人存活于世,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扼腕疼痛的事情啊。
越长大,越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,当然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黑暗,慢慢才会找回未来的模样。
此后,无论做什么选择,我都选择了听心。
因为听心就是答案。
也因为我服务的属性是自己,感受到的灵魂也是自己。
洗尽铅华,悠然而过的青春年华,只要不失勇气的慢慢走,所有的折腾都成了最好的相遇。
就像冬天带走了你的东西,也会在春天还给你另一个东西。
05
《阿甘正传》有这么一句话,“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。”我觉得这样的人生很神奇,当一个勇者用无畏的心态坦然愉悦的拥抱所有未知的明天,都会把这场旅行当做挑战、一个游戏,自己的力量决定着明天的有趣与否。
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剧中这么一段话,“那一天,不知什么原因,我决定出去跑一趟,所以我跑到路的尽头。当我到达那里,我想也许我能跑到城边;而当我到达那里,我想也许我能跑遍绿茵县;这时我想既然我跑了那么远,也许我可以跑遍亚拉巴马州。我就这么做了。我横越整个亚拉巴马,不知什么原因,我继续跑,我一直跑到大海;当我到达那里,我想既然我跑了那么远,也许不如掉头继续跑,然后当我跑到另一个大海;我想既然我跑了那么远,我也许不如掉头,继续跑下去。当我累了,我就睡觉;当我饿了,我就吃饭;当我想去…你知道…我就去。”
这就令我想起了《一个人的朝圣》的男主角,一个六十岁的老头,哈罗德用自己信念决定徒步跋山涉水,就像当我想去...你知道...我就去。
所有的答案,都不是真的答案,只有心底最深处的呐喊,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。
听心,就是答案 。